“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,黑夜从天而降了。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,那是召唤的姿态,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,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。”
——余华《活着》
冰心说过:读书好,好读书,读好书。我也没什么爱好,可能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了。我觉得书籍真的是人类伟大的发明,有时候很多想表达的东西靠人体语言往往组织不起来,但是一旦写进书里,却让人恍然大悟。
我最近读了一直想读却没时间读的一本书,就是余华的《活着》。在我了解整本书的创作背景以及内容大纲之后,我就明白这是一本以悲剧收尾的书。我其实挺害怕看这类书,因为在生活中我一直想做个乐观派,我常想:人生苦短几十年,如果每天杞人忧天,那生活得该有多狼狈。不过让我敬佩的是,《活着》得了1998年的意大利格林扎纳·卡佛文学奖,我实在没有理由不去翻阅这本优秀的书籍。
究竟什么是“活着”?“活着”意味着什么?到底该怎样“活着”?看完之后,我脑子里冒出了很多问号。《活着》没有华丽的语言描写,但是朴素的文字却在我心中建造了一个悲惨世界。结尾,主人公福贵和一头老牛的场景在我脑海里浮现了一遍又一遍,这是何等的压抑与沉重。余华以第一人称叙事的方式简直一流,让人不经意间沉醉进去。仿佛我就是福贵,福贵的经历就是我的经历。
福贵原是地主家的少爷,看似风风光光,可却是大时代背景下畸形的存在,从“富贵”走向落魄,从落魄走向悲惨,这就是普通人的一生。我实在不喜欢这样的故事,可是很多人却要承受一辈子,每次想到这,我的眼角就饱含泪水。
从有庆因捐血而死,到凤霞难产而亡,再到家珍,二喜接连死去,就连最后给福贵或者给我希望的苦根也活活噎死,看了实在不禁让我对福贵产生怜悯之情。如果苦根活着该多好,那是福贵最后的亲人,也是最后的希望。可是苦根没了,希望随之没了,人生也就只剩下绝望了。不过可幸的是,福贵对生活的打击却始终顽强抵抗着,并没有因为亲人的离去而放弃活着,那头老牛也成了他唯一活着的理由。
《活着》以平淡的文字,却写出了底层人物沉重的一生。
现在的我们到底该怎样“活着”?这个答案,或许所有人都应该去追寻。普通人的一生何尝不是福贵的一生,无论贫穷与富有,最终的归宿都会是坟墓。活着就应该好好活着,我们不能为了活着之外的事物而活着,我们要为自己活着,要为活着本身而活着,好好活着才是对我们一生最好的诠释。
因为“活着”才能更好的活着!
文:珠海公司 傅晨萧